金寨县红摇篮文化培训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0564-7192233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资讯>>最新资讯

中秋节诗词


点击数:9452021-09-20 00:00:00 来源: 金寨红摇篮

新闻摘要: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满载着团圆与吉祥意味的节日里,金寨县红摇篮祝福大家阖家团圆,幸福安康~中秋寄托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月也是古今中外诗人常颂之物。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满载着团圆与吉祥意味的节日里,金寨县红摇篮祝福大家阖家团圆,幸福安康~中秋寄托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月也是古今中外诗人常颂之物。澄澈的月夜,让人沉思静虑。人们在中秋佳节之际,敬畏拜月、融情赏月的同时也诞生了很多名篇佳作。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意思是月亏而盈,盈而复亏,却永远照耀在历史的长空。月亮永久而人生短暂,人生能不能像月亮那样生生不息?下面撷取几首诗来与大家分享。

白居易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写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中秋节,白居易在湓亭望月:想起去年,他在曲江过中秋,今年,在湓江过中秋。这首诗句句都是对比,望月地点的对比、观赏心情的对比,过去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以此造成昔日今日的悬殊反差。今夜月非昨夜月,物是人非,世事流转,只愿有人陪你共赏一轮明月,不论何时。

李白的《把酒问月》从“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可是不管夜晚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与同行,如在身边,于是距离顿消。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了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

苏东坡承屈原、李白之意,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中”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除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外,苏轼晚年还写过一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仍是中秋月明,只是此时的苏轼已不是当年的那个苏轼。壮志凌云,把酒问青天,但仍抵不过时间的沧桑与彻悟。除了苏轼,宋朝的另一位诗人刘过也同在月下慨叹惆怅,“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故地重游,满眼都是昨日种种。可惜一切再不复从前,“终不似,少年游”,寥寥数语,道出了千万唏嘘。

追溯历史长河,仍不乏文人骚客乘兴创作,我们也得以追随这些诗词,透过朝代更迭一窥中秋演化的历程。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无月》“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这个中秋,辛弃疾在感慨:中秋无月遗憾,人生壮志难酬心伤。辛弃疾自投南宋以来,从未获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屡遭权奸弹劾,一贬再贬,直至削职闲居,无法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

辛弃疾借此中秋无月之时,将自己那种“欲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的怨恨,那种报国无门、济世无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全都倾注于问月之中,连带着中秋之月,也带着神伤之感。同为中秋,对辛弃疾来说,是“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的旷达自嘲,也是“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的百感交集。

到了现代,我们对中秋的歌颂情结一直延续着,比如毛泽东的“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这是一九四七年中秋,毛主席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时所作,其意为:秋风瑟瑟,轻轻从河面上吹过,目之所及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中秋佳节随着前方归来的人一起到来,夜空中明月傍着如霞似锦的晚云,脱颖而出。家里的音信已经彻底断绝了,妻子儿女的书信也无法收到。广大人民都翘首以盼,渴望听到胜利佳音,边城奏响凯歌之日,正是人民额手相庆之时。

中秋佳节总体仍是喜悦团圆的节日,中秋节寄托了中国人太多信仰与情感,这种对待家庭、亲人,对故乡和祖国深厚且由来已久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值得我们好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