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红摇篮文化培训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0564-7192233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资讯>>最新资讯

徐海平:“父亲遗留的《长征歌》手稿与原作者1983润色版”


点击数:4412023-10-26 00:00:00 来源: 金寨红摇篮

新闻摘要:“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
在我们兄弟姐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会我们唱这首《长征歌》了。那个叙事风格的曲调,哀婉动听,又透着悲壮。父亲在家里一唱起《长征歌》,总是轻轻打着拍子,微倾着上身,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们,就像给我们讲故事一样,又似语重心长地嘱咐着我们什么。父亲热爱文艺,喜欢摆弄民族乐器,二胡、笛子、月琴、大众琴(凤凰琴)······那是战争年代父亲就有的业余爱好。一有条件,父亲就演奏《长征歌》给我们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我们也都熟悉和爱唱这首歌了。有时候我们也与父亲母亲一起合唱: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用一首江苏民歌《孟姜女》的调子配唱的。是呵,长征结束以后,红军指战员和根据地老百姓大多文化程度还很低,也不识谱,而唱起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就朗朗上口,方便记忆,容易在群众中流行。父亲生前最爱唱《长征歌》,时间长了我也长大了,就慢慢感受到父亲的情感寄托多么深厚。他一生缅怀着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战友,他们是:父亲的入党介绍人、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大别山放牛娃子,还有好多好多他亲爱的战友·····父亲以唱歌的方式,深深纪念他生命中最宝贵的经历--长征。他的思绪随着歌声沉浸在流金岁月、战火纷飞的年代,激励自己好好为党工作,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2023年8月 ,我第一次到父亲当年随红二十五军长征曾经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湖北陨西参观学习,我在那里听到秦岭一带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陨西三弦”《一张红军传单的故事》的演唱,里面也有这个《孟姜女》曲调的味道,我想起父亲唱《长征歌》的情景,竟潸然泪下。如今虽然八九十年过去,时代不同了,然一代代人民没有忘记红军,《长征歌》是不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它的艺术魅力、教育价值的。这也是红军留下的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呵。

1、作者的父亲徐兴华(1918-1986)
1955年在北京


2、图为1937年初徐兴华(左一)和红十五军团战友杨光池(右三)、谢海龙(右一)等在陕北



我父亲徐兴华(1918-1986)1932年6月在家乡安徽六安麻埠镇(现属金寨县)参加红二十五军,参加过鄂豫皖反”围剿”艰苦斗争和长征,历任宣传员、文书、班长、参谋等职。他是战争的幸存者,也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在长期革命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父亲在从事我党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过程中,非常爱学习,注意记录、收集、保存文字资料,仅他自己创作保留下来的诗歌就有一百首上下。特别有两首保存完整的红军长征歌词,即《长征歌》(陆定一、贾拓夫作)和《十五月斗争歌─为红25军长征而作》(黄镇作),我觉得其历史文化价值更为珍贵。2007年,我曾到北京军事博物馆捐赠了父亲的这两份《长征歌》毛笔手抄稿。这两首歌词分别首创于1935年10月、11月,父亲当年就留心把它们手抄记了下来。为防止歌页丢失和损坏,在后来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曾多次用毛笔誊写保存。其中第一首《长征歌》歌词内容集中反映了中央主力红军的长征历程。另一首《十五月斗争歌-为红25军长征而作》则主要反映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程,关于《十五月斗争歌-为红25军长征而作》的说明文章本月已经在“金寨红摇篮”公众号发表,有兴趣者可以去搜索、浏览。父亲并没有参加中央红军的长征,为什么要记录和保存中央红军《长征歌》呢?在这里有必要向读者说明一下红二十五军与中央红军的渊源,供研究红军历史的专家、朋友们参考: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长征结束,先期胜利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红二十五军9月17日与陕北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当年10月,红十五军团接应党中央领导的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不久陕甘支队恢复了红一方面军建制,红十五军团归建红一方面军,也归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
中央红军《长征歌》歌词内容是人们熟悉的,它以高度概括和压韵、和富有文艺性的语言风格和按月顺序对红军浴血奋战、英雄主义的颂扬,描写了中央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字里行间,仿佛让人看见红军战士跃然纸上,仿佛令人听到马蹄奔腾战火呼啸。看这些朴实无华又激情燃烧的歌词,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得到洗礼,对长征的认知会一次次得到升华。

3、徐兴华部分遗留文稿,现大部分存安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4、徐兴华遗留毛笔手抄稿《长征歌》第一页,时间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稿现存北京军事博物馆。 



5、第二页



6、第三页

我父亲徐兴华生前的手抄稿《长征歌》内容如下:
                      长征歌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雩(于)都河,固(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来走湖南,宜临兰道一齐占。
冲破二道封锁线,吓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来过湘江,广西军阀大恐慌。
三道封锁线都突破,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
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
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
打垮王家烈八个团,消灭周薛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州打昆明。
巧妙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刘文辉打得如飞跑。
大渡河天险从容过,十八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甲金山上还是雪。
一四两个方面军,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黑水芦花青稞麦。
艰苦奋斗为哪个,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
草地从来少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


九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渭河齐突破,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里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
粉碎敌人新'围剿',红旗插遍全中国。


     定一、拓夫合编于吴起镇   一九三五年十月

7、陆定一(1906-1996)


8、贾拓夫(1912-1967)



我曾上网检索关于《长征歌》的资料,令人遗憾的是,我发现互联网上流传的由陆定一、贾拓夫创作的《长征歌》,与父亲记录的手抄稿《长征歌》对比,有多处错误,甚至有一段歌词还少了一句。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上传网络的长征文艺史料,应该有其完整性、正确性,严肃性。
我又找到《陆定一文集》(1992年出版),在书中看到了这首歌词的1983年润色版。我父亲生前记录保存的这个手抄稿与《陆定一文集》中的润色版虽然有一些不同,在记录中也许有个别不准确的地方,但无疑这是父亲当年所在红军部队传唱的一个真实的版本。现将我父亲遗留手抄稿《长征歌》版本和《陆定一文集》中的《长征歌》修改版本一起抄录在下面,以飨读者。


《陆定一文集》中的版本如下:
                 长征歌
(一九三五年十月)
十月里来秋风凉 ,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走湖南, 宜临蓝道一齐占。
冲破两道封锁线, 吓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过湘江,粉碎蒋贼"天罗网"。
一场恶战见分晓, 红军英勇天下仰。
   
一月进入贵州地,军取乌江到遵义。
遵义会议载史册,保证长征得胜利。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
从此恢复运动战,再与蒋贼分高低。
   
    三月打回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
    主动在手威风凛,痛歼薛岳两师兵。
   
    四月里来奋长鲸,佯攻贵阳围昆明。
    主力巧渡金沙江,敌军蠢随难望尘。
   
    五月飞渡泸定桥,勇攀铁索跨波涛。
    翼王悲剧今已矣,大渡河上红旗飘。
   
    六月里来天气热,夹金山上还积雪。
    一四两个方面军,懋功鼓乐云霄彻。
   
    七月进入川西北, 黑水芦花青稞麦。
    艰苦奋斗为哪个,为了人民新中国。
   
    八月草地污水逐,无人无鸟无乔木。
    干粮不足宰军马,班佑惟一牛粪屋。
   
    九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险六盘高,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里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
    驱逐日寇歼蒋贼,创立人民共和国。
   
陆定一同志在1983年4月曾对这个版的《长征歌》作过如下说明:
“这个歌,是红军第一方面军(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现称吴旗县)后,与贾拓夫同志合编,供军民歌唱的。时为一九三五年十月,即四十八年前了。
    “这个长征,历十三个月。故作十三段。
    “这个长征,与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艰苦卓绝,震惊世界。
    “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没有好领导,长征不能胜利,中国革命不能胜利。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永垂史册。
   “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将此歌加以润色,再次发表,作为纪念。
   “ 书赠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苏省委”
 在2023年 10月纪念长征胜利87周年之际,我重新整理父亲遗留手稿之中央红军《长征歌》,以此向原作者、老红军陆定一、贾拓夫前辈致敬,向手抄留存歌词几十年、言传身教传承的父亲徐兴华致敬,向我们英雄的中国工农红军致敬!长征是中共党史浓墨重彩的华章,长征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起点。长征是人类文明的壮丽史诗,长征是是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力量丰碑。让我们重走长征之路,唱响长征歌曲。弘扬长征精神,迈向新的征程!



9、网上搜索的 《孟姜女》原唱歌页,供参考



10、作者与父亲徐兴华1985年在北京中南海